当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气候变化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推出本国的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碳标签作为标识产品生命周期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所接受。
一、产品碳标签制度
(一)基本概念。产品碳标签(Carbon Labelling)是一种环境标识,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商品在全生命周期(一般包括从原料、制造、储存、运输、废弃到回收全链条)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这一方法可引导公众绿色低碳的消费偏好,从而反向激励企业的环保行为,推动企业改进生产工艺、优化新产品设计、选择供应商并自愿内化环境成本,减少产品碳排放量。
(二)产品碳标签的类别。按照标签披露内容,现行的碳标签主要分为碳足迹标签、碳减排标签、碳中和标签三类。碳足迹标签公布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或者标识出产品全生命周期每一阶段的碳排放量;碳减排标签不公布明确的碳排放数据,仅表明在整个生产周期内碳排放量低于某个既定目标;碳中和标签也不公布明确的碳排放数据,标示了产品碳足迹已通过碳中和的方式被完全抵消,更多彰显了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
按照标签表现形式,现行的产品碳标签可分为碳分数标签、碳标识标签、碳等级标签等。其中,产品碳分数标签公布了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碳足迹,便于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碳足迹的比较,引导消费者选择更加低碳的产品;产品碳标识标签,只表明产品碳排放量达到了某一碳排放或碳减排的标准要求;产品碳等级标签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碳足迹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比较,标识出其在行业中所处等级。
按照标签属性,现行的产品碳标签可分为由政府机构实施的公共碳标签、以及由私人机构实施的私有碳标签。多数产品碳标签为公共碳标签。
二、产品碳标签制度实施推广情况
产品碳标签制度是引导公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并倒逼企业主动采取低碳生产措施的重要举措,是规避新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碳减排与碳中和的有效工具。自2007年起,各国关于碳标签的讨论不断涌现,相关标准开始制定。目前,全球有英国、日本、法国、美国、韩国、泰国、瑞士、瑞典、德国、加拿大、欧盟、中国台湾等14个国家、地区或区域组织推行产品碳标签制度,但是在标签类别、核算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
(一)英国是全球最早实行产品碳标签制度的国家。由英国政府资助的非营利机构碳信托公司(Carbon Trust)于2006年提出碳标签,2007年试行后推出第一批碳标签产品,涉及薯片、洗发水等。Tesco是英国第一家实施碳标签的零售商,其上架的近8万种产品上印有碳标签。2008年底,英国发布“PAS 2050:2008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2011年发布改进版。这是全球首个产品碳标签方法标准,也是产品碳标签中使用率最高的标准。
(二)法国是第一个将产品碳标签写入法典的国家。2008年在部分连锁超市的商品和结账单上引入碳排放值。2021年4月,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在产品上添加“碳排放分数”标签》修正法案。
(三)日本是第一个实施产品碳标签制度的亚洲国家。2009年开启为期3年的试点工作,期间累计制定73类产品的种类规则,有495项产品(约100家企业)被授权使用碳标签,其中食品和电器产品占比较大。2011年4月,开始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要求商店出售的农产品通过碳标签,向消费者显示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四)美国是典型的“自下而上”实行碳标签制度的国家,即由企业或非营利性组织自发推行,因此碳标签种类较多。包括:碳中和标签、气候意识标签、私有碳标签、加州食品碳标签等。推行时间大多始于2007年至2009年。
(五)韩国在2008年开始试行产品碳标签产品或服务,包括航空公司、燃气锅炉、洗发精、洗衣机等。2009年2月正式推出产品碳标签。
三、中国产品碳标签相关现状
我国尚未正式实施完整的全链条产品碳标签制度,但正在积极推进相关领域工作。
一是在技术体系、标准制定、试点示范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建立符合我国产品技术特点的碳足迹评价技术体系,“十二五”国际技术支撑计划设立了“电子信息、造纸和印刷行业典型产品碳足迹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2011年1月-2013年12月),研究制定了近20项项标准草案,从技术层面、实施层面规范产品碳足迹评价办法、操作规程等。同时,指导联想集团、恒安(中国)纸业等多家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与碳标签应用示范工作。此外,科研人员还持续开展了包括农产品(如小麦、苹果、肉食)、食品(如牛奶)、生活消耗品(如服装、卫生纸、家具、家用电器)、工业消耗品(如水泥、汽油)和旅游服务业等领域碳足迹、产品碳标签制度、由此带来的消费偏好等方面研究工作。
二是积极探索产品低碳化发展管理制度。一方面“自上而下”,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2013年颁布、2015年修订了《节能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将硅酸盐水泥、平板玻璃等产品纳入低碳产品认证目录。环保部门先后发布家用电动洗衣机、水泥等12项环境标志低碳产品标准等。另一方面“自下而上”开展试点工作,由企业或行业机构自发编制行业或产品碳足迹评价规则或标准,推行碳标签工作,如“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电器电子碳中和2060行动计划”“中国碳标签产业创新联盟”等。
三是逐步推进产品碳排放标准化工作。2008年成立温室气体管理技术委员会,2014年成立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碳排放管理术语、统计、监测,低碳产品,碳中和等领域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同时,研制或转化便携式计算机、台式微型计算机、乘用车等产品的国家或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