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贸仲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独立公正高效,不断提升仲裁公信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2021年主要工作
(一)受案数量和争议金额再创历史新高,仲裁业务实现新突破。
在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和美国伟凯律师事务所共同发布的《2021年国际仲裁调查报告》中,贸仲委被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五大仲裁机构之一。这是中国内地仲裁机构首次在全球权威仲裁机构调研报告中跻身前五,体现了业界对贸仲委仲裁的广泛认可,彰显了中国仲裁的影响力。
一是案件数量持续增长,首次突破四千件。2021年,受理案件4071件,同比增长12.61%。其中国内案件3435件,涉外案件636件,双方均为境外当事人案件61件,涉“一带一路”案件136件。审结案件4306件,同比增长48.89%。在办案件2836件,同比下降9.91%。域名争议受理案件145件,其中.cn域名争议案61件,通用顶级域名(gtld)争议案84件;审结案件140件。
二是争议金额大幅增加,连续四年突破千亿元大关。2021年,争议金额总计人民币1232.0937亿元,同比增长9.88%,个案平均争议金额达人民币3026.51万元。其中涉外案件争议金额人民币573.5222亿元,同比增长51.78%,占总争议金额46.55%,个案平均争议金额达人民币9017.64万元。双方均为境外当事人案件争议金额人民币36.6067亿元,个案平均争议金额达人民币6001万元。争议金额一亿元以上案件182件,其中争议金额十亿元以上案件16件。
三是国际化因素显著增强,案件争议更加复杂。案件涉及9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当事人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涵盖36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当事人约定适用香港法、英国法、荷兰法、希腊法、菲律宾法、柬埔寨法、哈萨克斯坦法等境外法律处理争议。约定适用英文或中英双语案件109件。约定适用其他机构仲裁规则及贸仲委金融规则案件24件。涉及多份合同案件579件,占比达14.2%;涉及多方当事人案件980件,占比达24%。
四是案件类型多样化,新兴领域案件增长呈亮点。案件争议类型共有21种,其中货物买卖、机电设备、服务合同、股权转让等传统类型案件继续领跑、占比大,金融创新类案件增幅达50%以上,建筑工程案件增幅达36%,特许经营、文娱产业等类型争议增幅达一倍以上,知识产权、能源资源、中外合资、房屋土地及房地产、委托合同类纠纷均有增长。
(二)高质高效仲裁服务打出“组合拳”,深化案件管理机制改革取得新成效。
一是着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制定《进一步提高仲裁效率暂行办法》,优化业务流程,完善裁决核阅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成效显著。
二是不断提升办案办公信息化水平。启用电子证据交换平台,满足远程提交证据材料和审理案件需求。实现办公全流程电子化,完善现代化“云上”仲裁服务。
三是提效立案关。网上立案870件,占比达21.37%,为中外当事人提供快捷便利仲裁服务。
四是严把组庭关。完成3898件案件组庭工作,指定/选定仲裁员6298人次。共有908名超过半数名册内仲裁员参与案件审理,其中外籍仲裁员96人次参与审理案件89件。此外,还存在着当事人在名册外选定仲裁员的情况。
五是严把程序关。发出中英文程序管理函件近20万份,作出管辖权决定154件,作出仲裁员回避/不予回避决定47件。
六是纾困开庭难。现场开庭3772次,其中北京以外开庭案件占比达33.02%。灵活运用网上开庭434次,62个案件中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韩国、文莱、马达加斯加、开曼群岛、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当事人通过线上方式参加庭审,依规有序组织网上庭审,最大限度克服疫情不利影响。
七是严把裁决关。核阅裁决书草案4438份,在不影响仲裁庭独立裁决的情况下,就裁决书的有关问题提请仲裁庭注意。召开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12次,依法稳妥处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保证仲裁裁决公平公正。
(三)加强规制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升仲裁公信力和治理效能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以两办意见为指导持续推动体制改革。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若干意见》任务要求,持续推进体制改革相关工作。研究制定落实两办意见机制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成立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探索形成体制改革总体思路,不断推进机构改革和建设。
二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提高仲裁公信力。制定或修订《仲裁员守则》《仲裁员行为考察规定》《授予仲裁员资格规定》《机构工作人员与管理服务对象廉洁交往规范(试行)》《违规打听干预案件的信息登记和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裁决书草案核阅办法>补充规定》等十余部规范仲裁员和内部人员管理的重要制度文件,严格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大监督力度,确保仲裁员依法办案,强化秘书人员履职尽责,形成有效管理监督制约机制。
三是以规范化管理为重点提升内部治理效能。出台《总分会干部短期互相交流学习规定》,推动干部多岗位交流锻炼。制定实施《见习办案秘书业务指导办法》,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引才育才用才工作机制。
(四)完善仲裁服务网络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快形成创新发展新格局。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设立贸仲委雄安分会,助力雄安新区高质量营商环境建设。海南仲裁中心正式运营,助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率先成立贸仲上海证券期货金融国际仲裁中心,积极探索资本市场行业仲裁制度建设,为开展证券期货行业仲裁试点工作示范探路。发布《贸仲香港仲裁案件适用内地与香港<保全安排>实务指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争议解决机制发展。作为首批纳入最高院“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仲裁机构,积极参与最高院“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建设。贸仲委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获任亚洲域名争议解决中心主席,深度参与国际组织管理事务,推动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加强战略合作,建立健全调仲对接机制,不断满足中小企业多元化纠纷解决需求。经济、便捷多元化争议解决服务不断完善,首例适用贸仲委《建设工程争议评审规则》涉及上百亿元项目的26亿元争议的案件得到成功解决,广受建筑行业关注。
(五)打造高水平国际化专业化仲裁员队伍,积极探索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新途径。
一是顺利完成新一届仲裁员换届工作,着力提升仲裁员队伍全球化结构和专业化水平。仲裁员名册现有仲裁员1698名,包括中国内地仲裁员1215名,首次实现中国内地各省区市全覆盖;外籍及港澳台仲裁员483名,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4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仲裁员队伍的国际性更显著、权威性更高、专业性更强、覆盖领域更广,能够更好满足当事人高质高效仲裁服务的需求。在北京、上海等六地举办多场新仲裁员受聘及培训活动,增强仲裁员荣誉感和使命感。完善仲裁员选聘机制,着力培养骨干仲裁员,扩大新仲裁员和外籍仲裁员参与度。
二是谋篇布局涉外法治人才培育机制,努力培养大批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开设国际投资仲裁系列课程,面向港澳及内地首期班400余名学员开展为期8周的授课培训,凸显系统性、专业性、实用性与创新性,广受关注和好评。设立硕士联合培养项目或担任联合导师,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6所高校深化合作机制。成功举办第二届“贸仲杯”国际投资仲裁赛,本次比赛是国际知名投资仲裁模拟法庭赛事首次在我国举办的预选赛,共有来自全国33个高校法学院系的39支队伍报名参赛,并有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仲裁员、法学教授、律师等71名投资仲裁领域的专业人士担任仲裁员和评委。成功举办第十九届“贸仲杯”商事仲裁辩论赛,首次吸引了英国、马来西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境外法学院校参赛,国内外共75支队伍近800名选手参加,并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中外仲裁专家作为评委,30余万人次在线观看决赛等场次直播,赛事规模和国际化程度再创新高,国内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创办“贸仲杯”之声赛前培训课程,共举办5场活动,5万余人踊跃参与。创设“贸仲杯之友”涉外法治人才交流平台,汇聚以往近20届“贸仲杯”参赛选手,凝聚智慧力量,发挥人才聚集效应,促进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
(六)加强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助推构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一是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仲裁品牌等活动,推动国际仲裁发展。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仲裁周”系列活动,在加拿大、西班牙、奥地利、科特迪瓦以及全国20余个城市共举办39场线上线下研讨会,“中国仲裁周”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功举办2021中国仲裁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一带一路”仲裁机构高端论坛,国内外主要仲裁机构代表和有关国家法官、仲裁员、律师、学者及工商界人士约200人现场参会,来自近40个国家和地区约241.2万人次在线收看,论坛已成为国际仲裁法律交流高规格盛会。联合32家境外仲裁机构和15家国内仲裁机构发布《“一带一路”仲裁机构北京联合宣言合作机制》,“一带一路”仲裁机制化合作初见成效。与联合国贸法会共同举办纪念《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通过40周年国际研讨会,展现贸仲委适用公约的丰富裁判经验,获得国内外业界高度评价。成功举办中欧投资协定和国际投资仲裁高峰论坛,助力我国国际投资争端仲裁机制建设。与泰国仲裁机构联合举办“一带一路”项目争议解决研讨会,积极探索中国-东盟争议解决服务新机遇。在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等设置展台宣传仲裁服务,以各分会/中心为依托在全球举办百余场线上线下研讨会、专题座谈等仲裁活动,不断扩大中国仲裁影响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二是加大媒体宣传推广,提升仲裁法律意识。积极参与《仲裁在中国》第二季及国际版摄制工作,展现中国仲裁与国同行、与世界相通的发展历程。通过官方网站发布中英文新闻等241条,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推送动态422条。接受法治日报、民主与法制等多家媒体平台采访,在《商法》(China Business Law Journal)、《亚洲法律杂志》(ALB)等刊载十余篇介绍国际仲裁和我国仲裁发展的专业稿件,向国内外仲裁法律界和工商界广泛宣传仲裁制度。
(七)努力发挥涉外法治研究智库作用,为国际规则制定作出新贡献。
成立贸仲委国际仲裁研究院,打造集仲裁课程教学、仲裁人才培养、仲裁科学研究、仲裁法治建设“四位一体”的全新综合性研究平台。配合做好立法修法工作,向主管机构提出100多条仲裁法修改意见和建议,为各类立法修法草案提供书面建议10余份,积极建言献策。作为观察员参加联合国贸法会关于仲裁与调解/争议解决、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改革、电子商务工作组会议5次,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文件审议,提升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规则话语权。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研究课题《境外投资促进与保障法律问题研究》,参与编写高校教材《涉外法律实务教程》(英文),组织研究并出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仲裁制度研究》《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涉外仲裁年刊》《仲裁与法律》等研究课题及书刊。编辑出版《<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中国仲裁的适用》并被联合国贸法会图书馆收录,为国际仲裁理论实务研究贡献中国智慧。
二、2022年工作计划
贸仲委将牢记初心使命,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以建设公信力强、权威性高、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国际一流仲裁机构为目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一)夯实事业发展基础,推进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推动体制改革,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切实落实两办意见精神,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推动建立符合国际仲裁实践和惯例、满足当事人争议解决需求、激发机构创新发展的机制体制。
二是继续深化管理机制改革,铸就高质高效仲裁服务。不断提升案件管理效率和质量,加快数字机构建设,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以规范的制度、从严的管理筑牢机构公信力。
三是保持仲裁规则先进性,发挥前沿智库作用。研究修订仲裁规则,制定专业仲裁规则,不断提升仲裁服务能力,满足中外当事人多样化争议解决需求。强化仲裁理论与实务研究,继续发布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推动完善我国仲裁法律制度。
四是强化仲裁员和秘书队伍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进一步提升仲裁员国际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重点领域专业服务能力。加强秘书人员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切实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秘书队伍。
(二)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聚力打造仲裁服务新高地。
一是紧紧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统筹国内国际仲裁市场发展。针对贸易投资、金融、建筑、碳交易、知识产权、数字经济等重点行业领域,着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扩大服务范围。
二是深耕证券期货等重点行业市场,积极布局新业务增长点。加快设立证券期货仲裁中心及配套制度建设,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证券期货行业健康发展提供高标准、专业化争议解决服务。
三是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助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建设。高质量高标准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紧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新机遇,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争议解决融合发展,推动仲裁事业迈上新台阶。
(三)强化国际交流合作,助力法治中国形象建设。
一是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做大国际仲裁“朋友圈”,继续办好中国仲裁周、中国仲裁高峰论坛、贸仲全球仲裁员大会、“贸仲杯”辩论赛、国际投资仲裁高峰论坛等有影响力的重大品牌活动,宣传我国法治建设成果。
二是积极参与国际仲裁治理,传播好中国声音。继续积极参与联合国贸法会等国际组织相关工作,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不断提高中国仲裁在国际争议解决领域和国际仲裁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四)全面强化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铸就仲裁公信力。
加强仲裁员队伍监督管理,强化执纪问责,确保廉洁公正依法办案。加强机构全面风险防范,强化细化各项制度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不断提高工作治理效能。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新的一年,贸仲委将秉持与时俱进的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开创新局面,挥毫谱写新篇章,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