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毅: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中国贸促会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我是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于毅。
首先,我通报8条信息。
一、中国贸促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举办庆祝中国贸促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
今年是中国贸促会成立70周年。70年来,一代又一代贸促人接续奋斗,积极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合作和友好往来,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出重要贡献。
当前,在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举办庆祝中国贸促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既是对中国贸促会70年发展历程的总结回顾,也是凝聚国内外工商界共识、推动贸易投资、促进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
大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5月18日,将举办开幕式和主论坛,多位外国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贸促机构负责人和工商界领袖将围绕“汇聚贸促力量、共促开放发展”这一主题发表演讲,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5月19日,将举办两场分论坛,主题分别为“携手共克时艰、重振世界经济”和“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绿色发展”。
同期,我们还将举办中国贸促会展览工作70周年座谈会、庆祝中国贸促会建会七十周年商事法律圆桌座谈会等系列活动。
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ABAC)全年第二次会议有关情况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ABAC)全年第二次会议于4月25日至28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中国企业代表线上参加会议。
ABAC是中国工商界参与APEC合作的主渠道。今年,中国中化董事长宁高宁、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华为公司副董事长胡厚崑连任ABAC中国代表并在ABAC担任重要职务。
本次ABAC会议上,来自APEC21个经济体的工商界代表围绕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与金融、可持续、数字经济和包容性等议题展开广泛讨论,并形成ABAC致APEC经济体贸易部长的信函,就亚太区域经贸合作贡献工商界的智慧。
此前,中方代表分别在推动高能耗企业低碳转型和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方面提出了倡议,获得了其他经济体工商界代表的一致认可,相关主张已纳入ABAC致APEC经济体贸易部长信函草案。为推动亚太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中方还在会上提出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倡议,分享我国在绿色金融上的成功经验和政策建议。
三、中国贸促会2022年出国(境)展览计划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贸促会紧紧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贸易促进工作,创新展览服务模式,举办国际贸易数字展,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中外企业务实合作积极搭建平台。
2022年,中国贸促会出国(境)展览重点项目有13个,包括12个线上展和1个线下展。其中,12个线上展涵盖9个主要区域市场、14个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和8个上合组织成员国。线下展为中国(澳门)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去年,中国贸促会举办了13个国家级国际贸易数字展,共有1.3万家企业参展,展出24.3万件展品,吸引了来自数十个国家的14.2万余名专业观众线上参观,专业观众发布采购需求2.4万条,举办78场行业专场直播对接会,实现在线洽谈4.42万次。
中国贸促会将通过新闻媒体、中国贸促会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对外发布相关展览活动最新信息,欢迎大家关注。
四、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有关情况
据最新统计分析,2022年1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123,处于高位,相比2021年12月上升46个点,相比上年同期上升27个点,表明全球经贸摩擦在年初呈现出上升趋势。
从国家(地区)来看,2022年1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位列前4位的国家(地区)依次是印度尼西亚、印度、阿根廷、美国,指数均处于高位;紧随其后的是加拿大和欧盟,指数处于中高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印度、阿根廷、美国的指数保持高位。印度尼西亚的指数由低位升至高位,加拿大的指数由中低位(38)升至中高位(98),欧盟的指数由高位(121)降至中高位(89)。中国的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排在第12位,处于低位。
从分项措施来看,2022年1月,贸易救济措施指数居首位,其次是进出口限制措施指数和技术性贸易措施指数,三个分项指数均处高位;其他限制性措施指数处于中位,进出口关税措施指数处于低位。与上年同期相比,进出口限制性措施指数均为高位,贸易救济措施指数由中低位(25)升至高位(210),技术性贸易措施指数由中位(63)升至高位(158),其他限制性指数由高位(109)降至中位(54),进出口关税指数由中低位(37)降至低位(11)。
2022年1月,20个国家(地区)发布的措施同比下降34.5%。其中,美国、欧盟和巴西位居前三,合计占比60.3%。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食用水果及坚果、含油子仁及果实、机械器具及其零件、车辆及其零附件等是本月措施重点。在各国措施总数量下降的同时,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仍有上升,反映出某些行业的涉案金额增幅较大。
五、RCEP等自贸协定项下原产地证书的签发工作以及不可抗力证明服务工作有关情况
中国贸促会积极落实稳外贸、稳外资举措,持续提升商事认证服务水平,着力做好RCEP等自贸协定项下原产地证书的签发工作。RCEP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后,中国贸促会优化为企业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服务,引导企业合理利用好RCEP中的“原产地累计规则”,助力企业通过降低进口商成本提升价格谈判能力,提高享惠成交能力。
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贸促系统共签发原产地证书、ATA单证册、商事证明书等各类证书约118.9万份,同比增长3.4%。其中,非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共计784.1亿美元,同比增长29%,签证份数共计78.4万份,同比增长8.1%;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共计128.7亿美元,同比增长36.2%,签证份数共计27.3万份,同比增长24.6%;RCEP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共计11.2亿美元,签证份数共计2.2万份,预计为我国产品在RCEP进口成员国减免关税约1700万美元。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贸促会积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及时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出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并成立专家组指导全国180多家商事证明出证机构开展相关业务。2022年第一季度出具200余份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涉及领域主要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合同累计金额约6.7亿美元。中国贸促会将继续深入跟踪企业需求,帮助企业了解国际规则、合理利用国际规则,提升依规维权能力。
六、发布《2021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扎实做好稳外贸稳外资相关工作,积极代言工商、建言献策,中国贸促会自2016年起连续6年开展中国营商环境调查,并发布年度报告。目前,已编撰完成《2021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在本次发布会上予以发布。
报告显示,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评价良好,评分呈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度,受访企业对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为4.38分,较2020年提高0.03分,其中东部地区、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及传统制造业对营商环境评价较高,西部地区、资源行业和服务行业对营商环境的评价略有下降。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背景下,超7成企业实现收益增长。超5成外资企业将中国视为全球首要投资对象。28%的外资企业表示,全球经济收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疫情等正在影响对华追加投资。
七、发布《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实施展望研究报告》
为深入了解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实施对中欧双向投资和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企业对协定未来走势的判断和预期,中国贸促会开展专题调研并完成《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实施展望研究报告》,在本次发布会上予以发布。
报告显示,民营企业正在成为投资欧盟的重要力量;企业认为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生效将为双边投资和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中欧投资协定冻结对中国企业投资欧盟的影响或将大于欧盟企业的对华投资;中国企业在欧投资仍面临一些困难,针对专业化服务的诉求较高。
八、中国贸促会企业跨境贸易投资法律综合支援平台(贸法通)运行情况
中国贸促会贸法通平台上线以来,不断丰富法律服务手段,7*24小时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022年一季度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1.8万次。据一季度统计数据,企业咨询问题主要涉及国际贸易、国际合规、跨境投资、争端解决、知识产权等五大类别,占咨询总量的95%以上,其中俄乌冲突是近期企业关注的热点。
以上是我今天向大家通报的信息。下面我愿意回答记者朋友们提出的问题。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记者:
APEC一直致力于推动亚太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对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亚太自贸区建设,中国工商界持何种观点、有哪些重点关注?
于毅:
在4月21日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 合作共创未来》的主旨演讲,指出“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中国工商界坚定支持建设开放的亚太区域经济,支持推动APEC倡导的亚太自贸区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工商界坚定支持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我们注意到,在2014年APEC贸易部长会议上,中方已主张在APEC框架下促进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区的互动,建立自贸区信息交流机制,加强自贸区谈判能力建设。同时,中方主张积极探讨制订实现亚太自贸区的路径和方式,及早开展亚太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启动亚太自贸区建设进程。
中国工商界认为,当前,APEC各经济体应实施好现有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特别是今年年初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亚太区域内各个经济体应共同做好自由贸易协定推广工作,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宣传培训力度,提高自贸协定利用率,让企业真正获益。近期,中国贸促会就《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外贸企业享受优惠政策情况开展调研。调研发现,RCEP生效对外贸企业信心提升有显著积极影响。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实现亚太自贸区的两条路径。中国工商界希望有关各方坚定支持开放包容,积极与感兴趣的经济体就加入协定开展对话,不断扩容自贸伙伴,逐步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
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加速了数字经济发展,也暴露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在全球危机面前的脆弱性。中国工商界希望各经济体政府关注上述发展新趋势,积极回应工商界在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的痛点,针对性丰富亚太自贸区合作内容。
同时,应推动实现亚太区域的包容性发展,关注中小企业和弱势群体,倡导亚太自贸区建设惠及区域内所有人民,将亚太命运共同体理念注入亚太自贸区建设。
记者:
跟以往相比,中国贸促会2022年出国(境)展览计划有哪些特点?
于毅:
2022年的出国(境)展览计划有几个特点:
一是推动国际展览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合发展。13个出国(境)展览项目覆盖近85%的共建“一带一路”市场国家,面向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有关国家和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等举办展览会,服务市场主体,增进区域合作。在协助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我们也欢迎国外企业参展并开拓中国市场,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实现互利共赢。
二是坚持专业化数字化办展方向。结合过去两年举办国际贸易数字展的相关经验,中国贸促会将进一步发挥贸促系统资源优势,线上举办专业化数字展,吸引更多优质国际买家和供应商参加,力争通过高水平数字展平台和互联网新技术应用,提高供采对接效率和精准度,促进国内外企业合作,打造品牌线上展会。
三是打造新产业新展会。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背景下,聚焦新能源、文化创意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服务贸易,计划举办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数字展和中国(澳门)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推动我国优势产品、技术和服务走出去。
记者:
中国贸促会出国(境)展览将继续以数字线上展为主,从目前情况看,数字线上展效果如何?
于毅: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贸易合作的冲击,中国贸促会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探索创新展览业态和模式的新思路、新途径,加快推进数字外贸和展会平台建设,为中外工商界交流合作搭建更便捷、更有效的数字平台。
(一)创新举办数字展览,助力稳外贸稳外资工作。2021年,中国贸促会共举办13个国家级国际贸易数字展,覆盖12个主要区域市场、14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和8个上合组织成员国。数字展期间,运用“贸促云展”等多个数字展览平台,针对不同会展场景,提供个性化对接服务和撮合平台,通过云展示、云引流、云互动、云洽谈,为企业提供多语言、场景化、全方位服务,举办直播对接会,实现在线洽谈4.42万次,切实增强数字线上展览在促进中外企业洽商合作方面的实效。
(二)建立多层次线上平台,各界交流发展理念。国际贸易数字展期间,共邀请各国政府、工商界和学界代表等200余位嘉宾出席展会开幕式活动并致辞,各方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越来越引发各国工商界共鸣。数字展还设立国家成就和形象展示区、中国品牌和服务贸易企业展示区,以中国各领域创新发展成就讲出中国故事,促进各国工商界互利共赢。
(三)规范线上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助力企业行稳致远。中国贸促会高度重视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重点数字展会设立在线服务站,开展预警、咨询和调解等法律服务,及时通报展会主办方有关展会知识产权信息,帮助企业了解境外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提升企业对展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水平。
记者:
请问《2021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最关注哪些指标?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哪些建议?
于毅:
经过6年的不断优化,中国贸促会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包括“基础设施”“生活设施”“政策政务”“社会信用”“公平竞争”“金融服务”“财税服务”“社会法治”“科技创新”“人力资源”“海关服务”“企业设立和退出”等12个一级指标和48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比较全面地涵盖了企业关注我国营商环境的主要方面。
在2021年度调查中,政策政务、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金融服务环境是企业最关心的四项一级指标,希望对其进行持续优化的企业分别占53%、38%、30%和24%。
其中,政策政务环境连续5年成为最受企业关注的一级指标。政策政务环境可分解为政策执行力度、政策公平性、政府服务效率和官员廉洁程度4个二级指标,以五分制计。从细分指标看,受访企业对官员廉洁程度评价最高,达到4.52分,对政策公平性期待最多,为4.44分。从地区看,东部地区对政策政务环境评价最高,中部地区评价较2020年提升幅度达4%。从企业性质看,外资企业对政策政务评分最高,国有企业评价较2020年提升最多,提升幅度近5%。
《报告》根据企业反映的诉求提出一些建议。一是加快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二是进一步提升相关政策的科学性;三是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四是通过政策创新和引导,助力企业破解引才、留才、用才瓶颈;五是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六是科学规划并及时完善地区产业配套体系;七是及时为企业应对不确定性风险提供指导和支持。
记者:
近来有报道称,有些外资企业对中国的营商环境表示担忧,担心盈利水平受影响。请问当前在华外资企业主要有哪些诉求?
于毅: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今年以来,面对俄乌冲突、国内疫情和供应链不畅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中国政府加速出台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举措,中国因广阔的市场机遇和发展潜力持续成为全球投资热土。一季度,中国吸收外资同比快速增长,全国实际利用外资3798.7亿元,同比增长25.6%,实现了“开门稳”。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华尔街日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媒体认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一季度中国GDP增长和外贸增长依然超出预期。特别是1月和2月经济表现出人意料,提振了经济增长,多项经济指标超出经济分析师的预测。
近期,中国贸促会通过走访在华外资企业、拜访有关政府部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开展问卷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前外资企业面临的困难及政策诉求。调研显示,86%受访企业对稳外资政策满意。总体看,企业诉求集中体现为“五盼”,一盼公平竞争。希望在行政执法、金融支持以及政府公共采购等方面公平对待外资企业。二盼疫情防控措施的具体执行更加精准。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布调查,认为物流运输受阻和工厂停产是在华美资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三盼落实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希望进一步清理清单之外的投资障碍,享受进口转国产、投资西部等优惠政策。四盼持续扩大开放。希望逐步扩大更多服务领域的开放。五盼加快推动重大项目落地。部分欧资、日资企业希望地方保障用工用房用地用电、促进跨境贸易、出台环保政策实施细则、继续减税降费,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
多家受访企业表示,3月初以来疫情形势对2022年营收会造成明显影响;同时绝大多数受访企业表示,其短期投资计划不会被改变,中国仍被视为主要战略市场之一。
多家受访企业表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4月10日正式出台,明确提出要建立统一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经济循环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畅通流动等,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这对在华投资的外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利好消息,将大大增强企业在华稳定经营和扩大投资的信心。
近日,中国美国商会召开2022年社会影响力报告线上发布会,发布《绿色低碳领域报告》《数字经济领域报告》和《乡村振兴领域报告》,建议跨国公司在中国越来越重视发展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和乡村经济的背景下,应抓住发展机会,将企业的经营策略与中国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广泛参与相关领域工作,实现共同发展。
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市场潜力将充分激发,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进一步敞开。中国贸促会将持续发挥好中外工商界交流合作重要桥梁的作用,为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记者:
请问中国贸促会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于毅:
营商环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配合有关地区和部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中国贸促会连续6年开展全国范围的营商环境调研,编发年度报告,并将有关情况和调研成果反馈相关政府部门。此外,我们在广西、江西、四川、山东、云南、江苏等地开展了省市区专题营商环境调查研究,为优化当地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中国贸促会将从几个方面继续积极推动我国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充分发挥营商环境监测体系效能。开展营商环境监测专题培训,充分发挥各营商环境监测中心、站、点功能作用,动态收集各地营商环境信息,积极反映和推动解决企业诉求。
二是持续开展关于营商环境的专项调研。编发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的同时,定期开展外贸、外资等专项营商环境调研,发挥好政府与企业间的纽带作用,推动持续优化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三是举办优化营商环境专题政企对话会。围绕企业关注的医疗行业、新能源行业热点议题,举办优化营商环境政企对话会,进一步拓展政企沟通渠道,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服务高质量发展。
记者:
请您具体介绍一下《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实施展望研究报告》的主要发现,以及企业对于协定签署生效后对中欧有关行业企业的潜在影响有何预期?
于毅: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实施展望研究报告》有四个值得关注的主要发现:
一是民营企业正在成为投资欧盟的重要力量。调研发现,在已投资欧盟的受访企业中,民营及民营控股企业占比高达67%。
二是企业认为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生效将为双边投资和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调研发现,74%的受访中国企业和67%的欧盟企业认为中欧投资协定签署生效将利好本国制造业发展,近半数中国企业和欧盟企业认为协定签署生效将有利于本国服务业发展。
三是中欧投资协定冻结对中国企业投资欧盟的影响或将大于欧盟企业的对华投资。受访中国企业中,33%表示协定冻结将会影响其对欧盟的投资计划,另有37%表示不确定,仅不到1/3的受访企业明确表示不受影响。而在参与调研的在华欧盟企业中,半数表示不会影响其投资中国计划。
四是中国企业在欧投资仍面临一些困难,针对专业化服务的诉求较高。调研发现,落地经营和市场准入受限是中国企业投资欧盟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欧盟加快调整外资安全审查领域政策的背景下,企业对合规经营的管理引导、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和风险预警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需求强烈。
从《报告》调查情况看,受访企业对中欧投资协定正式签署抱有较大期待,认为其生效将会给中欧双边投资带来利好,机遇大于挑战。
一方面,中欧投资协定签署生效有利于增强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欧盟在化工、医药、航空、机动车辆、精密仪器等高端制造业拥有比较优势,医疗、运输、银行、保险、证券、旅游及餐饮等服务业高度发达。协定生效后,预计将有大批欧盟优势产业资本进入中国,推动和倒逼中国相关领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和产品创新技术预期将产生外溢效应,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将获得更多进入欧盟的机会,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中欧投资协定签署生效将为欧盟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创造更好的条件。从欧盟委员会公布的协定框架看,中国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多个领域均向欧盟进一步开放,基本实现了与欧盟相关行业开放程度的匹配,将为欧盟投资者提供更具确定性的保障,也将为欧盟汽车、金融、医疗、电信、计算机等行业开放新的市场空间。
中国贸促会将持续关注协定签署生效进展,分阶段、分专题开展相关研究,并结合中外企业需求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助力中欧经贸合作行稳致远。
记者:
中国贸促会在促进中欧双向投资方面有哪些服务举措?
于毅:
近年来,中国贸促会通过驻欧盟成员国代表处及有关工商合作机制,积极为中欧企业双向投资搭建平台、提供信息、开展培训、维护权益,促进中欧双向投资发展。
调研发现,企业对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和风险预警服务的诉求比较集中。为此,中国贸促会将从以下五个方面为中欧双向投资提供更好服务:打造中欧双向投资信息服务平台;聚焦热点话题,搭建系列活动服务载体;发布《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指南》,提升企业对外投资风险预警与防范能力;建设中欧双向投资合规智库,为企业提供更高质量合规服务;发挥好代言工商职能,加强与企业的日常沟通机制,及时向中欧有关政府部门反映情况,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记者:
您刚才介绍了贸法通的运行情况,请问最近在贸法通上企业咨询的主要是哪些问题?能否介绍一下贸法通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
于毅:
一季度,企业在贸法通平台咨询问题主要涉及国际贸易、国际合规、跨境投资、争端解决、知识产权等五个类别。
国际贸易类问题约占企业咨询的43%,主要涉及RCEP、两反一保、进出口政策要求等问题,反映了企业对区域性贸易安排、有关国家进出口限制措施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国际合规类问题在企业咨询中占比约为20%。企业在项目管理、用工制度、制裁应对等方面咨询较多,建立和完善海外合规体系逐步成为跨境贸易投资企业的关注重点,企业希望通过合规建设规避合规风险,降低制裁影响,确保海外资产安全、人员安全和信息安全。
随着企业“走出去”意愿的逐步提升,约14%的企业咨询涉及跨境投资相关的投资建厂、设立企业流程和要求等问题,如目标国限制外商投资的种类、海外开设公司的优惠政策、设立海外仓的有关要求等。涉及的国别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地区,含泰国、印度、印尼、越南、沙特、吉尔吉斯斯坦、阿曼、牙买加等,涉及的行业有制造业、能源资源、建筑业、房地产行业等。
争端解决类问题在企业咨询中占比约为13%,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合同中争议解决条款的约定、仲裁机构选择以及国际货物运输遇阻导致的货款回收问题等。
知识产权类问题约占企业咨询的5%,主要涉及商标、技术等知识产权纠纷,专利侵权的专业性判定等。其中,中小型跨境电商出口企业遭遇国外同行公司恶意起诉知识产权侵权等案件呈现增多趋势。
俄乌冲突以来,企业高度关注相关国际贸易履约情况,有企业反映收到部分国家个别企业引用不可抗力条款拒收货物、延期付款或取消合同,面临双向不可抗力违约风险。对此,中国贸促会在贸法通平台主办了专题系列培训活动,制作发布了线上调查问卷,开设了俄乌冲突热点专栏,帮助企业了解俄乌冲突及美欧制裁对相关行业企业的影响的影响,并提出应对建议。数据显示,俄乌冲突相关推送阅读量占3月当月微信总阅读量的72%,企业普遍反馈受益较大。
贸法通既提供完全开放的法律信息查询服务,又提供双向互动的咨询、支援服务,后者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中成效显著。敦促履约和调解是近期常见的有效支援方式。特别是敦促履约,具有“小、快、灵”的特点。比如:浙江省贸促会与瑞安市贸促会在某中亚国家驻华大使馆协助下,通过敦促履约的方式为瑞安企业追回海外欠款。浙江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中心通过敦促履约方式,为温州某企业追回哥斯达黎加客户欠款。深圳市贸促委接到某欧洲国家工商代表处请求,希望协助解决1起芯片买卖合同纠纷。该国企业按合同支付货款后,深圳企业受疫情影响履约成本短期内骤升,继续履行合同将面临巨大亏损,希望推迟交货日期或上调订单价格。经调解,外方同意解除合同,纠纷得到解决。四川省贸促会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成功调解了一起涉及某国企业和四川企业之间长达7年之久的国际货物贸易纠纷。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企业更加善于运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利益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越是善于灵活运用仲裁、调解、敦促履约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越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贸法通平台将在这方面持续作出努力。
记者:
3月28日,美国国会参议院批准“美国竞争法案”替代修正案,请问工商界对此有何反映?
于毅:
该法案以“竞争”之名行“遏制公平竞争”之实,与中美两国工商界、各国工商界希望加强交流合作的普遍愿望不是一种顺应关系。
美国工商界对该法案持有较广泛的不同观点。
——有的美国商协会负责人表示,法案要求增设一个针对对外投资的审查机构,这将使美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开展竞争和拓展业务变得更加复杂。
——有的美国企业负责人认为,该法案或以多数产业利益为代价,换来小部分企业的利益,将损害处于高增长领域诸多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生产能力和发展前景。
——有的美国工商界领袖认为,中美经贸合作是互利的,对华出口有助于美国各行各业保持盈利和竞争力,为美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美国国会审议的与中国相关的法案数量创下新高,并且美国总体对华的政治态度比较消极,将不利于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
中国工商界普遍认为维护和稳定中美经贸关系,既符合中方利益,也符合美方利益。中国工商界反对经贸问题政治化。
——有的中国企业认为,该法案对美国法律环境、市场环境和规则环境的不确定性积累了更沉重的负面影响。该法案或许不是完全破坏掉美国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今后各国企业赴美投资将不得不“慎之又慎”。
——有的中国商协会负责人认为,中美企业合作共赢符合双方利益是显而易见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4月发布的美国对华出口年度报告显示,尽管有贸易战,中美商品贸易额依然创出历史新高。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显示,如果没有贸易战相互加征的关税,美国对外出口会比目前水平高19%。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22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报告显示,美资企业总体对中国市场存在的机遇持乐观态度,将继续增加在华投资。
——有的中国企业表示,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负责国际经济事务的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达利普·辛格以及部分共和党议员近日建议美国政府,考虑取消或部分取消对华加征的惩罚性关税,重新“仔细审视”对华贸易战略和政策,以帮助美国抗击通胀。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已经启动了一项排除程序,或许会降低对部分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税率。中国企业欢迎美国政府推动中美经贸关系早日回到健康稳定发展正确轨道所做出的每一项努力,也希望美方能够考虑到中美企业的共同、长远利益,早日对“美国竞争法案”进行重新审视。
我们认为,中美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合作共赢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选择。今年是中美发表《上海公报》50周年。50年来,中美经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发展,两国人民从中获益良多。2021年中美贸易额7556.45亿美元,同比增长28.7%;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2.2%,达1859.16亿美元。我们希望美方认真听取两国工商界意见,为包括中美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能够享有公平、稳定、非歧视的市场环境作出努力。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发布会后随时和我们联系。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