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碳关税”助企更好实现低碳转型

2023-12-14 15:14:37 编辑:贸促会贸易报社 中国贸易报

上海市贸促会联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举办 “碳关税”背景下中欧经贸研讨会,助企正确解读国际绿色标准,实现低碳转型。

“在‘低碳社会’‘低碳经济’受到广泛关注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新电池法案等绿色新政出台之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组织碳核查、产品碳足迹的评估与验证工作。”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证监督管理处副处长施亮介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及链主企业也将产品碳足迹纳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要求。例如宝马宣布到2030年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2019年降低40%,据此对原材料采购、部件生产乃至回收环节提出了要求。由此可见,实施绿色低碳认证,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企业节能降碳,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妥善应对贸易壁垒,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将主动对接包括低碳认证在内的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施亮介绍,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推动认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组建长三角“一带一路”国际认证联盟,推动成立上海自贸区“一带一路”技术交流合作中心及数个海外分中心,促进检测认证结果采信与互认,加强对国际合格评定领域法规政策的收集、分析及发布,服务企业更好走出去。牵头制定长三角区域统一地方标准《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规范》,首创中式正餐绿色餐饮服务认证,建立长三角绿色认证联盟。下一步,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将积极培育碳认证机构,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突出技术集成、发挥行业力量、规范认证行为,全力支持认证机构全面参与到双碳工作之中。

目前,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过渡期已经生效,并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起征,至2034年之前全面实施,征收范围覆盖“钢铁、铝业、电力、水泥、化肥、氢”六大行业,基本涵盖了所有基础重工业品类。欧盟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征收“碳关税”的经济体,这也意味着,供应链上任何一个环节的高碳排放,都将导致企业出口产品时付出更多的碳管制成本。

“碳达峰不仅指排放水平不再继续增长,还包括新增能源需求全部通过非化石能源满足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分中心认证四部部长、高级工程师黄丽君介绍,推动二氧化碳排放达峰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了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碳中和则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在规定时期内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与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移除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

目前国外推动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措施包括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部署碳捕捉与封存以及全面提升碳汇能力。我国必须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在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碳强度上 “做减法”,在碳汇、负排放方面“做加法”。从我国国情出发,实现碳中和潜力最大的方向是能源结构的清洁化、低碳化,根本性措施是实现能源生产清洁化和能源消费电气化。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碳减排的主要方向。”DEKRA德凯管理体系与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审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韦斌生围绕供应链碳减排实践作主题演讲。常态化管理措施一般包括加强生产管理、能资源管理,比如提升生产效率、减少材料损耗率、启动可再生能源、推进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和碳排放管理体系的建设。生产运营端措施则指代生产工艺、过程改造和能源结构调整,包括电气化转型、增加绿电、清洁能源使用、改造和创新生产制造工艺与物流方案、推动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生产等。此外还有原料端/供应链端措施,主要是绿色设计、循环经济、可再生材料应用等,比如推动绿色清洁原料,如绿色钢材、绿色铝材、绿色橡塑材料、绿色电子产品等新材料应用与推广,实现全供应链、全生产周期的碳减排。

上海市贸促会贸易投资促进部部长陈泓介绍,上海市贸促会先后设立了上海市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和上海市“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统筹涉企服务资源、发挥“民间经济大使”作用,为企业提供投资贸易双向对接、市场信息、企业培训、商事法律、海外响应、金融及专业服务业对接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此次举办专题研讨会,希望能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国外的碳管政策,及时确定自身现有的碳指标,保障出口供应链安全,从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

据悉,由上海市贸促会主办的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将于明年举行,这是国内首个以“碳中和”为主题的博览会,主要探讨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趋势,涉及能源转型、循环经济、低碳服务、节能增效、实践探索、低碳交通六大板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