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13日),以“互信与合作:变局中的选择”为主题的2024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在北京举办,来自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750余名工商界人士线下参会。与会嘉宾认为,当下经济全球化表现得更加不稳定和脆弱,但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为世界经济增添了急需的稳定性。
中国不断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今年是巴西前总统罗塞夫来华出任新开发银行行长的第二年,也是她连续两年出席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在去年的演讲中,我概述了当今世界面临的多重危机。不幸的是情况并未改善——实际上更加恶化了。”罗塞夫说,保护主义抬头加剧了危机,也放大了“以邻为壑”的做法和策略,包括“脱钩”和“去风险”。
去年,中国实现了5.2%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并在今年第一季度达成了5.3%的超预期增长。中国与“一带一路”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量持续增长,不断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罗塞夫说,尽管全球化正变得更加不稳定和脆弱,但中国经济的强劲崛起带来了一种反作用力。“很显然,这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最多样、最深、最广泛的工业中心。”罗塞夫列举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中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其他经济体的产出平均就增加0.3个百分点。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高层之间刚刚完成了重要的访问,达成包括经贸合作在内的诸多成果。法国是在中国投资最多的欧洲国家,有2100多家会员企业,约30.74万名雇员。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我们认可中国采取的创新方法和监管措施。”中国法国工商会会长贺明说,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符合全球期望,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的全球努力。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国跃表示,中国已建成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5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50%以上。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占全球风电光伏新增装机一半以上,产品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了新动能,提供了新方案。
共谋稳定畅通开放包容的供应链
“供应链就像经济的血管系统,要想让血液畅通,就需要大家做出共同的努力,保持血管系统的充分循环。”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表示,只有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开放包容,全球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中国马来西亚商会会长罗维坚认为,目前全球供应链由于一些政治原因被阻断了,可以让第二梯队的供应商升级为第一梯队,取代断链或者是脱钩的那一部分。例如,马来西亚在电子、电器、芯片等产业处于全球领先,可以在这几个领域补上供应链断链的地方。他还建议充分利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一平台,促使其成为区域供应链的中心。
除了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也是RCEP的重要成员之一,中国澳大利亚商会会长冯栢文表示,澳大利亚和中国在碳中和方面的合作充满机遇,中国拥有技术和成本优势,通过合作,澳中不仅能够加速去碳化,加速碳中和的转型,而且也能树立气候变化方面国际合作的榜样。
中国意大利商会会长罗仁舟也赞同国际或区域协定非常重要,同时中国的国内政策也成为外资投资中国关注的重点。江苏省苏州市是目前意大利制造业在欧洲之外最集中的投资目的地,“很多意大利的国际集团来此,希望了解当地有哪些针对欧洲包括意大利企业的优惠政策。”
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也依赖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强大的配套能力和产业体系的完整性,才实现成规模、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任鸿斌以美国的GE医疗为例称,1991年进入中国,目前GE医疗的CT设备已经有超过600家中国供应链伙伴。同时,国产化率超过70%,在中国的产量达到其全球产量的50%。
任鸿斌介绍,从中国最新的外资环境报告来看,90%以上外资企业对中国的营商环境,特别是政策环境是满意的,说明中国的整个营商环境在改善。
让“旧金山愿景”成为“实景”
去年11月,中美元首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了历史性会晤,开辟了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也使得中美关系在当时的背景下实现了止跌企稳的态势。如何让“旧金山愿景”成为“实景”,是中美企业家共同思考的问题。
“虽然现在供应链‘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的声音依然是不绝于耳,但实际中美在供应链的合作上并没有停顿。”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介绍,去年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中,美国企业是参加链博会外企最多的,占比达到约20%,这是令大家感到意外的,也进一步认识到中美经济合作具有互利共赢的本质。
沃尔玛于1996年进入中国,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沃尔玛全球政府事务副总裁刘墨翰如此形容与中国的关系:沃尔玛是中国的好伙伴。他进一步介绍了沃尔玛计划扩大在华的跨境电商业务,其山姆会员店将每年保持六到七家的开店速度,沃尔玛卖场的市场份额连续十二个季度显著提升。
今年是特斯拉进入中国的第十个年头。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回忆,2014年马斯克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大街上还没有一辆特斯拉汽车,而今天,特斯拉的中国车主已经超过170万,并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特斯拉海外超级工厂。2023年,特斯拉中国的产量已经占到了特斯拉全球的50%。“这十年的发展,从我们仅仅在中国销售进口车,到逐渐发现了这个市场的潜力,把非常重要的资源投入到了中国市场,代表对中国供应链和中国合作伙伴的信任,也展示了中美之间良好的合作真的能够为两国的人民都带来很好的生活。”
张少刚介绍,去年以来,中国贸促会接待了100多位跨国公司的CEO来中国进行访问,他们表示非常看好中国经济,愿意深耕中国市场。同时,也希望中美之间能够加强合作,减少摩擦,共谋发展。
多国驻华大使和商协会负责人:所谓“产能过剩”实际并不存在 中国经济增长充满活力和创新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等西方舆论炒作中国“产能过剩”,引发极大关注。昨天,在京举行的2024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多位驻华大使和外国商协会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所谓“产能过剩”的论调有些过于担忧和夸大其词,处理经贸问题应该致力于对话合作,推动贸易投资以惠及各方。
中国马来西亚商会会长罗维坚表示,所谓“产能过剩”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问题。像中国这样的超大经济体,产能在某些方面必然有所储备,以保证整个工业、经济体系的稳定性,不可能随时都把所有产能完全消化。因此,“产能过剩”实际上并不存在。在他看来,中国的巨大生产能力也可以对中国以外的世界市场起到平衡作用。
阿盟驻华大使法赫米说,市场需求先于产能出现,特别是在疫情之后和世界面临诸多问题的情况下,需求实际上是很大的,而目前全球产能还不足以满足需求。一些关于中国经济“产能过剩”的舆论过于夸大了。
法赫米说,阿拉伯国家和中国合作伙伴已在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广泛开展合作。新能源技术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环境和民众健康。中国新能源技术领先世界,希望还能有更多合作,让更多技术转移到其他国家,改善阿拉伯国家的基础设施。这也是中国一直在做的,促进合作共赢。
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小野寺修表示,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的品质毫无疑问已有很大提高。历史上日本经济快速成长的过程中,日本和美国、欧盟之间也有很多贸易摩擦,这是一种必然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展开对话至关重要。
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大家也抱以乐观期待。秘鲁驻华大使马尔科·巴拉雷索说,来华任职一年,他见证了中国致力于开放经济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不断的努力。所有的外国投资和企业都应该对中国经济的表现充满信心。巴拉雷索说,秘鲁是一个小国,并不是真正的资本输出国,但贸易在秘鲁当前的发展阶段至关重要,中国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中国企业在秘鲁投资已超过30亿美元,“在秘鲁,很多人都与中国存在某种联系,我们正走在一条非常好的道路上。”
小野寺修表示,虽然中国经济增速已不像过去那么高,但现在中国经济体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8%,以如此巨大的体量实现5%的增长,仍是十分可观的数字,其中充满活力和创新。中国最近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对相关领域市场运行和中国经济来说都是利好。中国仍是日本公司非常重要的市场。
“发展新质生产力将给在华外资企业带来很多机会。目前全球经济大环境不是很好,更需要借助发展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契机,争取做大经济蛋糕。”罗维坚说。
加中贸易理事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大卫说,中国是最重要的国际市场之一,尤其是在零售业。新冠疫情后,中国市场更加开放,多家加拿大公司在华业绩增长,越来越多加拿大企业来到中国。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高于预期是非常积极的迹象,期待看到这一趋势继续下去。
德国工商大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晏思指出,过去几个月,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的许多积极因素,例如“外资24条”已经逐步落实,免签政策也让更多德国游客来到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两国建立更多信任。
中国意大利商会主席罗仁舟表示,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企业家和商业领袖来到中国,带来了新的合作项目和创新想法。在电动汽车领域,意大利期待更多双边合作,也会为到意大利投资的中国公司提供最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