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时报4月10日报道,到2030年,受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中心用电量将增加一倍以上。
根据国际能源署周四发布的一份报告,这种高需求对能源安全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构成了挑战。
数据中心以其高能耗而闻名,由于生成人工智能的兴起,对数据中心的需求激增,因为生成人工智能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来处理大量数据。
2024年,数据中心占全球电力消耗(415太瓦时)的1.5%左右,但预计这一数字将呈指数级增长。
报告指出:“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约945太瓦时,相当于全球总用电量的近3%,略高于日本目前的用电量。
数据中心在全球的分布不均,集中在一些国家内的少数地区,给电力供应和电网基础设施带来了挑战。
美国、欧洲和中国占数据中心用电量的85%左右。国际能源署执行董事法蒂赫·比罗尔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仅在美国,到2030年,“数据中心预计将占增长总量的一半”
首要挑战是确保电力供应充足且价格低廉。国际能源署认为,“将采用多种能源来满足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包括煤炭,目前煤炭为数据中心提供30%的能源。
然而,国际能源署指出,“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有望成为主导,因为它们在主要市场具有成本竞争力且供应充足”。
数据中心的扩张将不可避免地增加电力消耗产生的排放,从目前的1.8亿吨二氧化碳增加到2035年的3亿吨,尽管这仅占能源行业总排放量的一小部分(不到1.5%)。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由于人工智能带来的效率提升和创新,这些额外的排放量可以通过其他领域的减排来抵消。
尽管如此,国际能源署仍然持谨慎态度,因为“人工智能的采用无法得到保证,可能会因反弹效应和化石燃料消耗的增加而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