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药到病除”,药物进到人体要产生作用才有疗效,情况就有如戴手套,左、右手骤看相似,其实不相同也不能交换,这称为“手性”。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在2010年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手性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为表述清晰起见,2018年升级时遂改名“化学生物学及药物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努力研发超级细菌克星,有望推出香港第一只自主研发的生物抗癌药,又正与澳洲药厂合作研发医治新冠病毒的药物,有关研究部分已进入临床阶段。
实验室主任、理大教学副校长黄国贤教授对理大药物研发实力颇感信心,除了与内地、美国进行临床测试,香港大学和中文大学的医学院以至香港城市大学也是合作伙伴。“临床开发成本很高,先要有专利,再要找药厂,还得向有关特区政府部门申请研究经费作配对,临床还要分一、二、三、四期。”期间与药厂的联系,合作伙伴的互动,药物疗效的监察,不一而足,所花人力物力和心力相当庞大,开发周期往往需要5至10年。实验室专注有机合成和催化、化学生物学和交叉领域等研究范畴,抗癌药、抗生素抗药性是两大攻关重点。
癌也有抗药性,能不能令癌细胞缺乏必需养分而“饿死”呢?理大10 多年来致力研发的生物抗癌药,其抗癌机理在于氨基酸“精氨酸”是细胞复制过程中的重要养分,癌细胞由于基因变异无法自行合成,需依赖人体内的精氨酸生长,正常细胞则能摄取其他养分,再自我生产精氨酸,如果将抗癌药注入体内,降低血液的精氨酸水平,将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正常细胞则不受影响。
抗癌药经过药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经药厂提交申请,成为首只香港自主研发并通过美国食品及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临床试验申请的新药。据2017 年在美国临床研究效果,15名末期黑色素瘤患者中的一人曾试遍所有治疗仍无起色,接受疗程5个月后,癌细胞完全消除。实验室期望新药日后可用于医治肝癌、皮肤癌、血癌等对精氨酸营养缺乏型癌症,前二者更是香港顽症。这也将是第一只百分百香港自主研发的抗癌药。
针对困扰全球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理大已研发新一代候选抗生素,有助对抗各种多重耐药性超级细菌,如耐药性金黄葡萄球菌。实验证明其抑制细菌生长能力远高于常用的抗生素,对人体细胞无显着毒性。黄国贤补充,实验室也致力还原抗药性,使之有效发挥作用,换言之研发的药物和现有的抗生素可以发挥协同效应,这种省时又省钱的办法,伙伴药厂也在测试。
另一方面,实验室在2011至2020年间,开展并完成多项重要科研项目,获得超过9000万港元和1500 万人民币科研经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验室团队并在SCI(高引用率)期刊发表超过500篇高质量研究论文。
黄国贤指出,香港总体科研水平不错,要成为国际创科中心就要有基本科研设施的共享安排,例如冷冻电子显微镜是各实验室都需要的,若各自设置则都要聘请一大班技术人员,成本高兼人才难求,若可共享兼获特区政府支持,可形成平台兼持续发展。同时,能否为冷冻电子显微镜等实验室技术人员提供职业阶梯呢?每个教授天天都要使用这些仪器,能不能因应初、中、高的技术要求,而设立不同科层?让一班技术人员专注做好支持工作,例如动物模型或癌症模型等,既能发挥专长又有事业前景。黄国贤注意到香港科学园未见这种安排,他说这是尖端技术所需要,能够培养一批人才而不致断层。他期望,在河套区的深港“科创”合作区,可以有这样的技术支持平台,“特区政府有必要投放这些基础研究设施”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香港科研机构正大展拳脚。实验室除了在理大的深圳产学研基地设有分支实验室,还将配合理大在佛山开办分校而增设第二个分室,加强与当地合作,推动药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