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0月18日下午出席深水埗地区康健中心开幕典礼时指出:地区康健中心的建设是改变香港医疗系统的新一步,但我们必须为整个医疗策略带来一个大转变、新气象,扭转目前“重治疗,轻预防”、“重医生,轻辅助医疗专业人员”的医疗体系及风气,以应付人口持续快速老龄化的挑战。
香港是世界上人均最长寿的地区,但同时亦带来压力。香港目前大约有200万人患有一种以上的长期病患,其中大部分的病人都在公立医院接受治疗,其中尤以专科门诊服务特别吃重,所以社会上时常诟病,看一次专科门诊要轮候很多个月。目前香港专科门诊每年服务多达750万人次,预计十多年后,慢性疾病病人的数目会增加至300万。
林郑月娥说,她一直认为香港须加大力度发展基层医疗,达致“预防胜于治疗”的效果,从而减轻医院的压力。从公共财政的角度,特别是本届特区政府采纳的理财新哲学,及时投放资源可防患于未然,减轻因延后处理问题而带来的额外财政承担,而基层医疗可以说是属于这类预防性开支。
林郑月娥出任行政长官后,提出具体措施在香港大力推动基层医疗及社区照顾,并投入相应资源,希望藉着建立以预防为中心的医疗体系,确保香港的医疗系统能长远持续发展。
2017年,林郑月娥在首份《施政报告》已提倡设立崭新运作模式的地区康健中心,希望通过社区网络,加强市民对预防医学和个人健康管理的意识。首间地区康健中心于2019年在葵青区成立,11区“地区康健站”已陆续投入服务,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协作的硬件已在地区层面落地生根。在刚刚发表的《2021年施政报告》中。林郑月娥提出大力发展基层医疗和推动医社合作刻不容缓,应该更加重视整个医疗团队协作。
林郑月娥表示,十分期待地区康健中心通过非政府组织伙伴的积极参与,可以善用区内网络及资源,主动及灵活地推动以地区为本并切合社区需要的基层健康服务,由上至下达致真正的医社合作。同时,特区政府亦正着手全面检讨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及管治架构等方面的规划,以期为香港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制定可持续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