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 为进一步推广岩彩绘画艺术,香港岩彩艺术学会举办《缘古形新——岩彩绘画展》,展示十多位香港及二十四位内地艺术家的作品,利用岩彩作为媒介,创作出各具特色的作品,将岩彩艺术的天然本色和独特美态表 现无遗。展期由9月27日至10月12日,于香港浸会大学李兆基传理视艺大楼顾明均展览厅举行。
岩彩画在中国有悠长的历史,比水墨绘画更早现世。南北朝、隋唐时已使用岩彩绘画宗教故事和建筑装饰,如新疆龟兹及西藏敦煌的壁画,及至盛唐期间岩彩画流传至日本,演变成今天的日本画。中国岩彩绘画既是古代东方绘画语言的延展,具备清晰自洽的语言逻辑,又针对着本土的语境和当代的问题,链接当代艺术创作思维,有多向延展之可能,是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中一个与众不同的生长点。
岩彩具有“材质感”、“色体感”,是一种可塑性极高的画材。“岩”是指天然岩石微粒, 岩石颗粒大小不一,有不同的亮度、粗幼、质感,能积累出斑驳厚重的视觉张力,更有闪烁的特性。“彩”是指天然矿物色,据说现存有200多种色彩,有的因为矿物稀少原因而正逐渐消失。岩彩艺术家所用的“岩彩”,并不局限于画材店购买的绘画颜料,而是在大自然中采集的“大地物质”。正因为岩彩具有物质的天然本色,岩彩矿物又会与不同环境互相呼应,故“岩彩画”被喻为“会呼吸的艺术品”,寓意着“道法自然”的深远内涵,引发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岩彩中矿物会与不同环境互相呼应,变化无穷,创作形式和手法也超 越了传统中国绘画的框架,能丰富绘画的表现能力,值得推而广之。
《缘古形新——岩彩绘画展》汇集香港十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香港岩彩艺术学会会长钟大富、副会长朱秋慧,以及在香港视觉艺术界不同范畴极有成就的名家,如陈育强、管伟邦、刘小康、谢炎安等,在各自的领域探索岩彩的可塑性。同时,展出二十四位国内著名的岩彩画家,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胡明哲、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讲师卓民、武夷学院艺术学院讲师周纳、著名岩彩艺术家莲羊等人,务求让观众全面地接触和感受岩彩绘画的特色与魅力。
香港岩彩艺术学会会长钟大富先生表示,近年在内地美术界,愈来愈重视岩彩创作, 甚至设立岩彩专科。岩彩画自盛唐时流传至日本后,便一直成为日本主流绘画艺术。在香 港,认识岩彩画和使用岩彩的艺术工作者较少,是次展览旨在推广岩彩绘画,并希望将来 有更多香港艺术工作者利用岩彩作为创作媒介,使中国岩彩绘画在香港茁壮成长。此外, 学会亦会作为香港与内地、海外岩彩艺术团体的桥梁,共同推动中国传统岩彩艺术现代化和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