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朱憬临时代办在《中国日报》发表题为《和衷共济 和合共生,携手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署名文章,阐释《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的核心内容,介绍中国和东盟共建“五大家园”取得的丰硕成果,展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内涵不断丰富、合作更加深入的未来。文章译文如下:
前不久,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系统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内涵和生动实践。10年前,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深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大国大党领袖的宽广战略视野、卓越政治智慧和强烈使命担当,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在10年前,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尼时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10年来,中国与东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坚持真诚相待、守望相助、互利互惠、协调包容,走出一条长期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2021年11月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和平家园、安宁家园、繁荣家园、美丽家园和友好家园。“五大家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五个世界”的总目标高度契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国周边外交中的生动体现和例证,推动中国东盟关系向着“和衷共济 和合共生”方向不断迈进。
中国长期以来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同东盟共建和平安宁家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也是中国的战略选择。20年前,中国率先签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地区国家共同孕育出协商一致、不干涉内政、照顾彼此舒适度等的亚洲方式。当前,中方愿率先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共同维护地区长久安全稳定。中国和东盟致力于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南海行为准则”完成二读,展现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愿望和坚定决心。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中国东盟坚持通过协商解决分歧,通过对话增进政治互信,通过经贸合作加深彼此联系,树立了睦邻友好合作的典范,也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中方始终以推动世界共同发展为目标,同东盟共建繁荣家园。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脱钩断链、保护主义不符合各国利益,也根本行不通。早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便同东盟各国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成为亚洲经济的“定海神针”。当前,中国东盟经贸关系深度融合,共同发展。中国连续14年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3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2年双方贸易额达9753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十年间扩大1.2倍。柬埔寨金港高速、中老铁路、雅万高铁、陆海新通道等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在东盟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东盟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双方正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谈判,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共同做自由贸易和市场开放的坚定支持者。
中国始终倡导加强交流互鉴、和合共生,同东盟共建友好美丽家园。中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对于东盟我们坚持守望相助,坚持心心相印,坚持开放包容。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东盟国家人员来华签证已全面恢复为疫情前政策。中国和东盟10国间航班正有序恢复。双方积极谋划面向2030年的教育合作愿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绿色发展等领域持续加强合作。中方将继续开展“未来之桥”中国—东盟青年领导人研修计划,未来5年邀请1000名东盟青年领导人来华参加研修交流活动。双方将以2024年“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等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旅游、培训、青年等领域交流,不断深化文明交融、民心相通。
作为全面战略伙伴,中国和东盟共建“五大家园”取得累累硕果,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基础。中国和新加坡关系作为其中一组重要实践,不断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养分。中新携手走出的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成功之路,不仅推动各自发展振兴,也为地区国家合作发挥示范作用。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的中新关系,正积极探索立足双边、超越双边的“高质量”合作。特别是在国际问题和地区合作方面,中新理念相似,不仅共同发出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呼声,更积极践行相关理念不断提升两国自贸水平。相信中新携手合作将不断丰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内涵,为“和衷共济 和合共生”作出更多注解!